适逢高校社会实践高产期,为响应团中央2015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本着“贴近社会,服务社会”的团队实践精神,自7月5日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暮色迎华实践队的7位成员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此次实践围绕“死亡成本——青岛市黄岛区殡葬成本问题的研究与探讨”的课题,调研普通城镇居民殡葬成本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殡葬改革方案。
足不强则迹不远 锋不铦则割不深
为了能够更好得了解居民在正常死亡情形下,从确认死亡到下葬中的一系列花销(包括殡仪服务环节、殡葬物品环节、经营性公墓下葬环节等),队员们查阅了大量有关丧葬价格的官方公布资料和有关的网站,对该课题有了基础性的掌握。
根据已有资料和实践队指导老师夏从亚的意见,队员们准备了实践计划、调查问卷和采访框架,并确定好人员分工、调研具体行程等事项,为后期调研工作打好了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后期调研阶段,队员们走访群众、发放调查问卷,并与有关部门、机构合作,完成采访。
采访中,老年人和中年人形成了对殡葬消费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老年人更注重内在,希望去世后不给身边的人添麻烦。而中年人作为承上启下的一群人,则是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给老人一个好的归宿,以尽孝心。
面对这种差异,本校教师吕前昌说道:“我认为现今社会应该更加注重死亡所表达出的内在精神,注重对于死亡或者说是对于生命的敬畏,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大部分高校教师也都赞同吕老师这种殡葬消费观念。
在对民政局、物价局等相关单位进行采访时,队员了解到政府定价之外的哀乐花圈,寿衣灵柩,墓地灵塔等其他服务,虽非绝对必要,却占了丧葬总费用的80%左右,是丧葬业利益的大头。并且政府对于这些商品的定价,更多的是监管而不是直接干预。
积土而为山 积水而为海
经过对调查问卷和采访资料的整合,实践队队员发现现今殡葬消费从丧葬成本而言,81.92%的被调查者所能接受价格范围在四万以下,并且受“厚葬”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有过半数的人认为现有的殡葬价格处在合理范围之内。就殡葬消费的具体项目而言,25.09%的被调查者认为最主要的消费是墓地。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此次实践中针对存在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相关部门监管不力”、“行业垄断”、“传统丧葬观念影响”四个方面问题,队员们从政府、经营者和消费者三类参与主体提出了相关的合理化建议,实践成果相对来说比较丰富。
在调研期间,实践队除了不断地发现、解决问题,完善相关资料储备。也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和开通微信、微博公众号,来向公众提供关于殡葬消费的资料、解答相关的知识,并借此宣传合理的丧葬消费观念,倡导理性消费。
“实践正所谓用脑和动手相结合,从而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对于单独的个体而言太过宏大,我们实践队能够做到的是改变自身和周围的环境。其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但是我们仍然相信陌生人之间的那份信任和关怀,这是在象牙塔里所感触不到的东西。”队员周胜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