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回眸】长大我也来——文学院校庆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3-10-23 作者:院办 审核: 发布:赵延升 浏览次数:573

 

点击查看原图

        “六十载弦歌不辍,一甲子薪火相传”,这条标语、这个口号不断地被提及,应该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中国石油大学似乎是一个长者,石大人就是她的孩子,在一个重要的、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快要来临的时候,我们等待着、期盼着,要热热闹闹地为她过个生日。对于石大人而言,似乎2013年就是在为104日这一天忙碌。当104日这一天过去后,当校友、嘉宾依依不舍地离去后,当晚会的舞台化整为零拆装之后,当学校主页华美色彩重归素朴之后,也许有那么一点繁华逝后的失落,但更多地应是我们为了这一天重逢、相聚、共话所付出努力的成就感和温暖追忆。

      每个石大人都为校庆而努力,文学院师生自不例外,现在回眸校庆,我们有的不仅是追忆与温暖,更多的是对以往成就的自豪和对此后发展的自信。

 

一、满怀激情,精心筹备

 

        筹备校庆,文学院有着自己的困难与挑战:学院组建不久,校友对学院有多大的认同感、归属感是成疑的;学院所办专业都属于基础学科,虽然有的专业办学历史长达三十余年,但是校友们大多是教师、职员,鲜有富商巨贾、高官显宦。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学院实质启动校庆筹备以来就形成了坚定共识:这次校庆,文学院不能和其他学院那样打合作牌,而是集中精力打感情牌,通过我们的真情、热忱的筹备和接待汇聚人心、凝聚共识,培养校友对学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为此后的共谋发展打下坚定基础。

        有了这种共识后,学院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校庆筹备中:

        ——花大力气整理完善校友通讯录。在这几年学院所属的各专业负责人大多已变迁,原有的校友通讯录或残缺不全,或信息不确。为了能够更好地联系到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校友,学院重新设计了校友录的模板,委派各个专业进行校友信息的搜集、整理、补遗、完善。在暑期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几经整理最终拿出一份含有126个行政班级、近3000位校友信息的相对完备的校友录,为此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校友聚集地区开展走访。根据校友通讯录搜集的信息,东营、北京两地是学院校友相对聚集的区域,尤其是这两地的公检法系统和部分外向型企业单位。为了体现学院对校友工作的重视,学院由院长、书记带队,分别在东营、北京两地开展走访,总计走访单位十余家,走访校友七十余位。通过走访,校友感受到学院的诚意与深情厚谊,并通过这些校友向他们的同学传递出学院邀请校友返校的诚意与期冀。

        ——精心设计校友纪念品。校友返校,他们会留下对母校、对学院的一片赤子之情,学院也要让他们带走母校的一番情谊。在设计纪念品时,学院颇费脑筋,一方面学院经费有限,另一方面学校也提出了节俭朴素的校庆理念。最终学院选择了纪念衫和镇纸作为学院校庆时赠给校友的纪念品,在纪念衫和镇纸的设计上,力避花哨、突出实用,同时揉入学院的文化因素。从校庆期间校友一见到纪念品便爱不释手来看,这种设计是成功的。

        ——重视学院文化建设在校庆中的作用。学院文化在培养增强校友对学院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校庆筹备期间,学院搜集老照片,制成“记忆石大”,让校友在校园的老照片中寻找记忆;学院通过多方查阅,编制《文学院大事记》,以原外国语学院和原人文社科学院相关专业的发展、成就、荣誉为主线,简要记述了学院六十年的风雨历程,让校友在学院发展的轨迹中寻找到自己的坐标;搜集整理历届学生的毕业照,将82张毕业合影合成“桃李芬芳墙”,让校友返校后可以找寻到自己当年青春的靓影。

        ——举办各类文化、学术活动,吸引师生参与,营造校庆气氛。根据学校人文校庆、学术校庆的定位,文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优势,举办了一系列学术文化活动,营造校庆气氛。72日举办文学院青年教师学术交流会,922日举办“诵经典·爱中华”诵读比赛,923日举办“石大情·中国梦”中文演讲比赛,926日举办名家讲座,邀请北京工商大学沈致隆教授作《科学与艺术的联系与交融》学术讲座,930日举办外文书法比赛。上述系列活动结合学院专业优势,为人文校庆、学术校庆气氛的营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二、饮水思源,不忘根本

 

         在校庆筹备期间,学院院长王书亭教授在不同的会议上多次说校庆不仅是校友、在校师生的校庆,也是离退休老教师的校庆。校庆一定要照顾到离退休老教师,甚至要把离退休老教师的工作放在第一位。的确,学院的今天并非平地而起,而是过去的六十年里一辈辈教职员工辛勤耕耘的结果,一代代师生艰苦奋斗的结果。薪火相传,我们一方面需要跑好自己的这一棒,另一方面应当让离退休老教师们感受他们的事业在继续、在发扬、在广大。

        9月初,学院由院长、书记带队,奔赴东营、北京两地走访、看望离退休老教师。每到一位老教师家里,学院领导都是关注老教师最近的身体、生活状况,了解老教师是否老有所乐,向老教师汇报学院近期发展动向,咨询老教师对学院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给老教师送上校庆节日的祝福,并对他们发出校庆返校的邀请。离退休老教师见到学院领导、老师亦是非常激动,他们会兴奋地聊过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饶有兴致地领着学院领导、老师参观他们离退休后文娱活动的成果,愉快地畅想着学院的未来。在北京走访时,老教师李玉和教授一见面就拉着院长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虽然走访离退休老教师是学院每年假期里的常规工作,显然,喜迎学校六十校庆这么一个特殊时间节点又显现出这项工作的独特价值。

        102日,学院迎来了从东营、北京、青岛返回学校的十二位离退休老教师。这些老教师,年长者已逾八旬,稍微年轻者也早已过耳顺之年。学院主要领导早早在聚会门口等待,学院老领导、各专业负责人、教师代表二十余人则在室内翘首以盼。离退休老教师的身影出现在大家面前,或握手、或拥抱、或寒暄、或拍照,老友重逢的氛围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宴会上觥筹交错,道不尽的昔日情怀,说不完的相聚喜悦。原外语系党总支书记王清亭教授代表老教师深情致辞,王老师说感谢学院对老教师们的挂念,回到学校,看到当年的事业在持续地向前、向上发展,他们由衷地感到欣慰;看到学校在青岛办学的新成就,他们由衷地感到自豪。原人文社科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教师杨雅芝副教授难抑激动之情,她即席诵读自己的作品《校庆·抒怀——致文学院退休教师》以表老教师“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

      人生几度春秋,六十年太久!昔日俊男靓女,如今已白头!情悠悠、泪难收,往事堪回首,三尺讲台竞风流,芬芳桃李遍神州。岁月如歌,记忆如酒,陪伴咱美滋滋地往前走,石大精神铸就,我们依旧风流。六十岁的年龄,三十岁的劲头,让衰老退后,常记“知足常乐”,只有快乐、没有忧愁。前面有无数的中国梦,在等待、在招手!愿诸位、天天都常开笑口!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学院陪同离退休老教师参观新校园、参观新的办公环境、考察学校周边人文自然景观,观看校庆文艺晚会最后一次彩排,参加学校庆祝建校六十周年庆祝大会。

         此外,在原外语系工作多年的老教师王基鵬教授、张富元教授欣然应邀,但因公务在身,无法前来。他们给学院主要领导来信,表达不能参加校庆的遗憾和对学院的美好祝福。他们说虽然身在遥远的广州,但心永远和文学院的师生在一起。

        黄岛之行,离退休老教师们收获良多,回到东营后王清亭教授给学院主要领导来信,他在信中说:“102日至4日,……我们老同志赴黄岛校区参见60周年校庆活动,我们开心极了,真的是乘兴而去,满意满载而归。……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文学院领导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巨大的凝聚力。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文学院那种风正、气顺、人和的和谐氛围。我们坚信,有了一个坚强有力、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院领导核心,有200多名奋发有为、爱岗敬业、诲人不倦的辛勤园丁,有1000多名朝气蓬勃、孜孜不倦的莘莘学子,文学院一定会前途似锦,再铸辉煌!”

        这是老教师们的期待,亦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点击查看原图 

三、重点参与,服务大局

 

         依然是在校庆筹备期间,学院主要领导反复强调学院师生应当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校庆的各项工作中去,尤其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重点参与。

        显然外语是学院的重要学科优势。103日,作为校庆学术活动的重头戏——中外大学校长论坛(CFUDF)如期在我校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欧盟、中亚、韩国、朝鲜、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大学、学术机构、驻华使领馆、石油公司代表参加, 60多名校长及专家学者齐聚我校,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问题。我院英语、俄语专业研究生尹彬、董晓笛等16位同学在此次活动中担任志愿者,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从外国嘉宾的接机、注册、报到,到嘉宾的出行、参观和送机,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有的为论坛做相关资料的笔译,有的为外国嘉宾做陪同口译。同学们的辛勤努力为此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顺利举办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得到了中外嘉宾的交口称赞。他们是这次论坛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他们展现了文学院学子的风采,他们是学院的靓丽名片。

        除了外语服务,我院师生为校庆晚会亦付出良多。我院师生,尤其是音乐系师生积极积极参与校庆晚会的筹备、彩排、表演工作。音乐系10级、12级两个年级的六十余名学生虽然只占到整个演员队伍的十分之一,但他们是各支演出队伍中的骨干。他们和其他同学放弃假期,在酷热的天气中挥汗如雨,抓紧点滴时间进行排练。音乐系的教师同学生一样,从7月份开始就投入到火热的筹备、编排工作中去。苏静老师全程参与节目排练,重点负责《永恒的旋律》歌曲联唱节目编导,郝孟荣副教授负责《北京石油学院学生之歌》、《我为祖国献石油》大合唱的编导、排练工作。晚会上范虎、王睿、刘彬娜、郝孟荣诸位老师分别登台献唱,尤其是郝孟荣老师一曲《我爱你中国》,以其饱满、高亢、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女高音将《永恒的旋律》歌曲联唱节目推向高潮。除了登台献艺的几位老师外,还有数位老师编排的节目因演出安排的需要没有登台亮相,但他们此前排练过程中留下的汗水浇筑了晚会成功的基石。文学院团委多位老师在校庆晚会排练演出中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们负责舞蹈排练的日常管理工作。除此外,文学院12级俄语研究生陆昊在《永恒的旋律·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担任主唱,也有着非常精彩的表现。

        文学院师生或冲锋在演出一线,或在幕后勤勉劳作,他们的辛勤努力获得了丰硕的汇报,校庆晚会成功、精彩、圆满,一位观众在观看完晚会后在其QQ空间中如是评价本台晚会:“这是庆祝母校诞辰60周年的晚会,我不得不由衷地赞美它,它美而不艳,雍容华贵,高雅大方;它富有内涵,生动具体,精神饱满,温暖震撼;它青春飞扬,豪情满怀,壮志凌云,意气风发。石油女神活了,她用艺术的语言叙说着母校的故事,让所有石大人更加了解和敬重自己的母校,更加了解和喜爱母校的莘莘学子……”此中有文学院师生的心血。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

音乐系师生参与校庆排演工作,左图为郝孟荣老师排练中,右图为音乐系学生王伟璐(右一)、徐曦(右二)领舞《大海一样的情怀》

点击查看原图

学校党委副书记王勇看望参加演出的师生

点击查看原图

英语、俄语专业的研究生服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四、尊重校友,以人为本

 

         任何学校的校庆,校友都应该是主角儿,因为校友的发展成就是学校办学实力的鲜活反映,校友返校的数量是学校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的重要体现指标。文学院在筹备校庆期间,起草拟定了手机版、电子邮件版邀请函,向海内外近三千校友发出校庆返校的邀请。不过考虑到学院所属专业大多办学时间不长,毕业生较为分散的特点,预估返校校友的数量并不会特别多。不过当103日来临的时候才发现,文学院返校校友超过二百人,大大超过了预估。返校的校友中既有来自青岛地区的企事业单位,也有来自加拿大、刚果(布)的海外企业;既有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13届毕业生,也有工作二十余年的八十年代毕业的学子。其中西安石油大学校长助理、79级英语师资班校友袁森,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87级英语师资班校友赵守盈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袁森校友因公务出差没有能够参加这次校庆,赵守盈校友克服种种困难如期赴约。赵守盈校友见到当年的老师、原外语系主任张用德教授时激动不已,学生见昔日恩师,老师见得意门生,四手相握,久久不愿松开。

        10月3日、4日校友们来到文理楼三楼门厅报到,这里等候的有热情的志愿者,他们帮助校友完成报到手续,他们将纪念品送到校友手中,他们引领校友在校庆纪念墙前签字留念,他们陪同校友来《文学院大事记》、“桃李芬芳墙”前参观。校友们感受到学弟、学妹们的热情,更感受到学院的温暖,感受到学院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次赠送给校友的纪念衫并不是统一样式、统一号码,而是设计了男式、女式两种样式,又跟厂家预定了不同的号码。校友报到时说明一下自己适合的号码,一件醒目、合身的纪念衫便送到校友手中。很多校友接过后,立即套上纪念衫,兴奋地在院墙与同学合影留念。

        除了服务、除了纪念品,学院的校友座谈会安排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原先计划把返校的校友聚集在一起,召开一次校友大会。但是考虑到这样的校友大会只能是极少数校友有发声的机会,很多校友返校可能就没有一个充分汇报成长经历、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因此更改计划,若一个班级来的学生比较多,就按照班级召开座谈会,若一个班级人比较少,则按照专业召开座谈会,原则上每次座谈会校友数量不超过20人。同时邀请在校生参加校友座谈,让他们从学长的成长经历中汲取营养。在这样的思路下,文学院举行了十场校友座谈:

        ——7月31日,79级英语师资班校友座谈会;

        ——923日,留校校友座谈会;

        ——928日,04级俄语专业校友座谈会;

        ——102日,99级英语专业校友座谈会;

        ——103日,音乐学专业校友座谈会;

        ——103日,98级经济法专业校友座谈会;

        ——103日,94级英语专业校友座谈会;

        ——104日,英语专业校友座谈会;

        ——104日,99级经济法专业校友座谈会;

        ——104日,法学专业校友座谈会。

        学院领导、相关专业负责人、老教师代表参加了各场座谈会。座谈会上,校友们一方面汇报毕业以来的工作经历,另一方面回忆在石大的青葱岁月,同时与参加座谈会的师弟师妹们分享成功的经验,并对在校生将来的职业规划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张永宁书记总结:“校友们与在校生面对面交流,分享成长经历,传授从业经验,学生从他们的经历中受到教育,明确了努力方向。”

        种种以人为本的服务校友的理念得到了校友的充分认可,校友们纷纷在“校友纪念墙”上写下对专业、对系、对学院、对学校的美好祝福,“祝XX专业明天更美好”、“祝文学院越办越好”、“祝石大明天更辉煌”等温馨题词占满了整个“校友纪念墙”。最让我们感动的是“纪念墙”底部有一行略显稚气的文字:“长大我也来——张舒然”。

 

点击查看原图

99级英语校友,十年聚首,着纪念衫、回青春岁月

点击查看原图

98级经济法专业校友座谈,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我们没有去考证张舒然是哪位校友的孩子,但是孩子童真的语言却让我们产生莫大的欣慰与感动。“长大我也来”,是对我们校庆筹备工作的高度认可;“长大我也来”,是对我们事业的鼓励与鞭策。校庆已经告一段落,但是我们的工作依然要大踏步向前推进,我们要好好地继承前辈的光辉业绩,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些工作,以更优秀的业绩迎接未来。

 

 

Baidu
sogou